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html模版小米 6 評測:3000 元檔最值得買的智能手機
原標題:小米 6 評測:3000 元檔最值得買的智能手機



在手機硬件領域,小米一直是走得最激進的廠商之一。除瞭 2015 年的「火龍」810,小米幾乎每次都會在高通發佈旗艦平臺後,第一時間推出相關的產品,今年的驍龍 835 也不例外。

4 月 19 日,在第一款量產的驍龍 835 手機三星 Galaxy S8 / S8+ 發佈後僅僅三周,小米就發佈瞭同樣搭載驍龍 835 的小米手機 6。

雖然受到部分零部件成本上升、入門版本存儲容量提升等因素影響,小米 6 沒有延續前幾代產品 1999 元起的定價,不過最低 2499 元(6GB + 64GB)的售價依然足夠「小米」,不僅大大低於 Galaxy S8 / S8+,更是比市面上一大票搭載上一代驍龍 821 平臺的國產手機還要便宜。

除瞭驍龍 835,小米 6 還有不少吸引眼球的賣點,比如四曲面後蓋、陶瓷機身、類似 iPhone 7 Plus 的雙攝像頭,當然瞭,還有「小米式」的搶購。有瞭這些新特性的加持,小米 6 的使用體驗是否會有明顯的提升?它是否值得你「蹲點」搶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外觀和工藝:一個更精致的「小屏旗艦」 手機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不過小米 6 依舊沿用瞭小米 5 上的 5.15 英寸屏幕,屏幕材質依舊是 LCD,分辨率 1080p,我們手上這部小米 6 的面板供應商是 JDI。

顯示效果上,小米 6 的這塊屏幕依舊是高飽和度風格,重濃艷不重精準,和大多數國產手機一個路子。整體表現要優於千元機中常見的國產顯示面板,但距離 iPhone 上用的頂級 LCD 面板以及三星 Galaxy S / Note 上的 AMOLED 面板肯定有差距,但放在這個價位沒什麼毛病。

在小米 6 系統的顯示設置中,提供瞭比較豐富的顯示效果選項,我們手上這部小米 6 在默認的「智能環境適應」模式下有些發青,改成「屏幕增強」模式後色溫正常多瞭。

此外,小米 6 正面總算是采用瞭 2.5D 玻璃蓋板(小米 5 沒有 2.5D),不過邊緣 2.5D 打磨的弧度不算大。

屏幕下方是無孔式指紋識別模塊(在正面的玻璃蓋板上挖瞭個槽,識別模塊放下槽的下方),看上去和小米 5s 差不多,不過指紋識別的方案從小米 5s 的超聲波換成瞭更常規的電容式,識別的速度和準確性相比小米 5s 有瞭質的提高,整體的體驗和采用類似方案的華為 P10 / P10 Plus 差不多。

在機身設計上,小米 6 並沒有采用常見的一體式全金屬機身,而是沿用瞭類似小米 5 的「三明治」設計,中框部分為金屬,背面為玻璃或者陶瓷材質。

中框分別為亮面、拉絲、噴砂的小米 6、小米 5s、小米 5

小米 6 有亮黑、亮藍、亮白、陶瓷四種配色可選,其中亮黑、陶瓷版的中框為黑色,亮藍的中框為金色,亮白為銀色(金屬原色)。無論是什麼配色的版本,小米 6 的中框都是亮面的,這和市面上大多數采用噴砂工藝的金屬中框有明顯的不同。

配合背面同樣為亮面的玻璃或者陶瓷材質,小米 6 在光線的照射下非常漂亮(特別是藍色和陶瓷黑)。有趣的是,早先發佈的三星 Galaxy S8 / S8+ 的中框同樣也采用瞭亮面處理,看來今年這種「亮閃閃」的外觀會非常流行。

在中框的材質上,小米 6 還少見的使用瞭不銹鋼(還記得小米 4 上的「奧氏體 306」嗎?)。相比市面上絕大多數金屬中框手機采用的鋁合金中框(比如小米 5、Galaxy S8 / S8+、榮耀 8),小米 6 的不銹鋼中框加工難度要更大,不過強度更高,在遇到跌落時不容易發生形變。

在初次上手小米 6 時,我們非常擔心小米 6 的這個亮面不銹鋼中框在使用中會很容易出現劃痕,但實際情況要比我們預料中的好很多。在使用瞭差不多 10 天後,我們手上這部陶瓷黑的中框並沒有出現肉眼可見的劃痕,隻有在對著光看的時候才能發現一些小痕跡。不過根據我們在小米之傢的觀察,相比黑色和金色版本,亮白色小米 6 的不銹鋼原色似乎更加容易出現明顯的劃痕。

在後蓋部分,和小米 5 一樣,小米 6 也提供瞭玻璃和陶瓷兩種材質可選。

在後蓋的弧度上,小米 6 還在小米 5 左右彎曲的基礎上,把上下部分也做瞭熱彎處理(也就是小米所說的四曲面設計)。在正常的豎屏使用中,由於手心主要接觸的左右兩側,小米 6 的這種四曲面設計對手感的提升有限,更多的價值還是在視覺層面上。不過在橫屏使用時,手機背面上下兩側圓滑的過渡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感。

在小米 6 這種采用「三明治」設計的手機中,工藝上最難的地方之一就是後蓋和金屬中框之間的過渡,稍微有點誤差就會感覺「硌手」。即使是三星,也是在經歷瞭 S6 edge、S6 edge+、S7 edge 後,在 Note7(已故)和 S8 / S8+ 上才把金屬中框和 3D 玻璃後蓋的銜接做得足夠完美。

和 Galaxy S8 / S8+ 相比,小米 6 在中框和後蓋的過渡上還有一定的差距,摸上去還是有點小小的「硌手」(不過相比小米 5 已經好瞭很多)。好在小米 6 的整機尺寸較小,加上中框部分略帶弧度的處理,小米 6 的整體握持手感還是相當不錯的。

另外,我們手上這部小米 6 四個角和中框之間有一絲縫隙(可以塞進 A4 紙那種),這種工藝上的誤差在 3D 玻璃 / 陶瓷和金屬中框拼接處是難免的(三星 Galaxy S7 edge 的縫隙要更明顯),正常使用基本不會註意到,並不是什麼大毛病。

相比起做工上這些無關痛癢靜電機的小瑕疵,不銹鋼中框 + 玻璃 / 陶瓷後蓋帶來的另外一個副作用更加值得註意——重量。

小米 6 玻璃版的重量就已經達到瞭 168 克,這個重量僅僅比 6.2 英寸的三星 Galaxy S8+ 輕瞭 5 克,陶瓷版本的小米 6 重量更是高達 182 克,而被不少用戶吐槽太沉的 iPhone 7 Plus 的重量為 188 克。要知道,小米 6 的屏幕隻有 5.15 英寸,整機尺寸可要比 Galaxy S8+ 和 iPhone 7 Plus 小多瞭,實際拿在手裡的感覺會更沉一些。

當然,對於手機重量的感知因人而異,有些用戶對重量很敏感,不過也有不少用戶會喜歡沉甸甸的「分量感」。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建議大傢在購買小米 6 前去小米之傢等線下店裡親自感受下重量,特別是有意購買陶瓷版的用戶(不過這個版本現在似乎也沒現貨)。

這裡順便多說一句,小米 6 推出後,有不少用戶希望小米可以推出一個大屏的版本(6 Plus?),不過按照小米 6 這個 ID,真做瞭 5.5 英寸以上的大屏,估計玻璃後蓋版本的重量就得突破 200 克瞭。因此,我們認為,即使小米在後續推出大屏版本,應該也不會完全沿用小米 6 的 ID。

除瞭重油煙分離機量,小米 6 還有一個地方我們不太感冒的地方——砍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砍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可以為機身內部騰出更多的空間,可以用於配備更大容量的電池,並且也更方便加入防水功能(小米 6 能防潑濺,但不能防水)。在 iPhone 7 / iPhone 7 Plus 去掉瞭 3.5 毫米耳機插孔後,其他手機廠商去掉耳機插孔也「名正言順」瞭很多。

不過在藍牙耳機尚未普及的情況下,砍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不可避免地給用戶帶來一些麻煩,小米 6 隨機附送瞭一個 USB-C 轉 3.5 毫米轉接頭,可以從 USB-C 接口中獲取模擬音頻信號。如果大傢不想隨身帶一個轉接頭同時對藍牙耳機不感冒,就隻能考慮購買 JBL Reflect Aware 這樣采用 USB-C 接口的耳機瞭(據說小米後續也會推出 USB-C 接口的耳機)。

總體來看,相比去年的小米 5,小米 6 的材質和工藝水準都明顯上瞭一個檔次。相比目前市面上同價位手機常見的一體式全金屬機身,小米 6 的不銹鋼 + 玻璃 / 陶瓷機身擁有更高的辨識度,不過代價是手機會有些重。考慮到小米 6 在同樣的定價之下還率先采用瞭驍龍 835 平臺,在這樣的成本壓力下,可以做出來這樣的外觀和工藝已經實屬不易。

不僅是最快的小米手機
硬件上,小米 6 用上瞭高通新一代的驍龍 835 移動平臺,並且由於行貨版三星 Galaxy S8 / S8+ 的發售時間延遲、索尼 Xperia XZ Premium 還在「PPT」,小米 6 還成為瞭第一款在中國大陸地區能買到的行貨驍龍 835 手機。

相比高通的上一代旗艦 SoC 驍龍 820 / 821,驍龍 835 在各個方面幾乎都有瞭一定的升級。CPU 上,驍龍 835 從上一代的「2 大 2 小」換成瞭「4 大 4 小」,其中大核最高主頻為 2.45GHz,小核最高主頻 1.9GH,CPU 架構為 Kryo280(基於 ARM 公版進行的半定制架構)。GPU 上,驍龍 835 升級到瞭 Adreno 540,高通表示,其圖形渲染速度相比上一代的 Adreno 530 提高 25%。

更重要的是,驍龍 835 采用瞭三星的 10 納米 FinFET 工藝,這也讓它和三星自傢的 Exynos 8895 成為瞭最早的兩款 10 納米制程的移動芯片。更先進的制程不僅有助於提高單位面積內晶體管的數量(驍龍 835 集成瞭 30 億個晶體管),從而提高性能表現,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延長手機的續航時間。此外,在通訊基帶、ISP、DSP 等方面,驍龍 835 也做瞭大量的升級,詳細的信息大傢可以閱讀我們之前對驍龍 835 的報道。

小米 6 的安兔兔常溫下可以跑到 17 萬以上,冰箱等特殊環境可以超過 18 萬

Geekbench 4 的處理器和運算跑分

在測試小米 6 時,我們發現,相比同樣采用驍龍 835 的三星 Galaxy S8 / S8+,小米 6 在大部分跑分測試中得分都要更高。除瞭可能的「跑分優化」,我們通過監測運行頻率發現,小米 6 的 GPU 主頻在不少測試中都可以穩定在 710MHz,而 Galaxy S8 / S8+ 最高在 670MHz,這說明在「平衡性能和功耗」方面,小米更傾向於性能。對瞭,小米 6 所有版本采用的驍龍 835 在規格上均沒有區別,都是「滿血版」。

存儲方面,小米 6 標配瞭 6GB LPDDR4X 運行內存,內置閃存有 64GB 和 128GB 兩個版本,小米在官網中明確標註瞭閃存規格為 UFS。我們手上這臺小米 6 是 128GB 陶瓷版,從 AndroBench 的結果中看,用的應該是 UFS 2.1,不過從隨機寫入的速度來看,小米 6 應該沒有采用 F2FS 文件系統。

從硬件上看,小米 6 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全新的驍龍 835 平臺,加上相對較低的 1080p 分辨率,小米 6 成為瞭我們體驗過的幾乎最快的 Android 手機。日常的 app 載入、多任務切換就不用說瞭,即使是 NBA 2K17 這樣的「Android 性能殺手」,小米 6 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流暢運行,遊戲體驗已經非常接近 iPhone 7 / 7 Plus 瞭。

小米 6 搭載瞭 3350 毫安時的電池,對於一款 5.15 英寸屏幕、7.45 毫米厚的手機,這個容量已經比較可觀瞭。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小米 6 基本足以滿足一整天的使用,一天一充肯定是免不瞭,橫向對比的話,小米 6 的續航應該介於三星 Galaxy S8 和 S8+ 之間(註:小米 6 打開「神隱模式」,S8 / S8+ 為均衡模式)。

充電上,小米 6 使用的是高通 QC3.0,充電頭最大功率 18W,實測最大功率在 17W 左右,一小時出頭可以完全充滿電,達到瞭這一價位國產手機應有的水準,但談不上驚艷。有趣的是,雖然驍龍 835 移動平臺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高通 QC 4 快充,但目前上市的三款驍龍 835 手機三星 Galaxy S8、Galaxy S8+、小米 6 都沒有用上 QC 4。

另外,小米 6 的 Wi-Fi 支持 2 2 MU-MIMO。詳細的原理和技術細節我們就不討論瞭,簡單來說,2 2 MU-MIMO 可以 Wi-Fi 的網速更快,覆蓋更好。不過需要註意的是,要在手機上體驗到 2 2 MU-MIMO,需要你使用的無線 AP 或無線路由器也支持這一技術。

目前市面上支持2 2 MU-MIMO 的手機不算多,除瞭小米 6,還有 vivo Xplay6、三星 Galaxy S8 / S8+ 等。

媲美 iPhone 7 Plus 的雙攝像頭? 小米 6 的采用瞭後置雙攝像頭,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的。不過有些稀奇的是,小米 6 的並沒有采用 Android 手機中常見的「一個彩色 + 一個黑白」的雙攝方案,而是采用瞭類似 iPhone 7 Plus 的「一個廣角 + 一個長焦」的雙焦距方案,在這之前,采用雙焦距方案的 Android 手機應該隻有金立 M2017。

我們先來看一下小米 6 後置相機的具體參數,順便和 iPhone 7 Plus 對比一下。

小米 6:

主攝像頭:1200 萬像素,索尼 IMX386 傳感器,單像素尺寸 1.25 微米,等效焦距 27mm,光學防抖,f/1.8 光圈,6P 鏡頭 副攝像頭:1200 萬像素,三星 S5K3M3 傳感器,單像素尺寸 1.0 微米,等效焦距 52mm,無光學防抖,f/2.6 光圈,5P 鏡頭 iPhone 7 Plus:

主攝像頭:1200 萬像素,傳感器型號不明,單像素尺寸 1.22 微米,等效焦距 28 mm,光學防抖,f/1.8 光圈,6P 鏡頭 副攝像頭:1200 萬像素,傳感器型號不明,單像素尺寸 1.0 微米,等效焦距 56 mm,無光學防抖,f/2.8 光圈,5P 鏡頭 從參數上也可以看出,小米 6 和 iPhone 7 Plus 用的雙攝方案極為類似,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切換主攝像頭(廣角頭)和副攝像頭(長焦頭),實現光學的變焦效果(註:準確來說是「光學跳焦」,兩個焦距之間的部分依然是對廣角頭畫面的直接裁切)。

關於不同焦距的效果,大傢可以通過下面這組在同一地點、分別使用小米 6 兩個鏡頭拍攝的畫面來感受下。

廣角頭拍攝

長焦頭拍攝

長焦頭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註意這個前提條件),通過使用長焦頭可以將遠處的物體拍得更清晰,不過長焦頭帶來的好處還不止於此。

小米 6 長焦頭的等效焦距為 52mm,在相機當中,這個焦距大致相當於 50mm 標準鏡頭。相比起 28mm 左右的廣角頭(手機的相機焦距基本都在 28mm 上下),50mm 鏡頭拍出的畫面透視形變更小,更接近人眼直接觀察到的畫面。對於初學者來說,FOV 更小的 50mm 頭也更方便構圖,從而拍出好看的照片。

長焦頭拍攝,開 HDR

長焦頭拍攝

和 iPhone 7 Plus 一樣,小米 6 的背景虛化效果(人像模式)用的也是長焦頭拍攝,廣角頭收集到的畫面用於剝離主題,輔助背景虛化。相比大部分雙攝 Android 手機用廣角頭取景然後做虛化的方法,小米 6 和 iPhone 7 Plus 這種用長焦頭取景的方式透視形變更小,更適合拍人像。

長焦頭拍攝

人像模式

長焦頭拍攝

人像模式

在主體邊緣的剝離效果上,小米 6 的表現也不錯,接近 iPhone 7 Plus 的水準,隻要是拍攝主題不那麼復雜,不放大看的話基本看不到太大的瑕疵。

不過小米 6 的這顆長焦頭也存在和 iPhone 7 Plus 一樣的問題——弱光下成像品質很差。

為瞭在體積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更長的焦距,小米 6 和 iPhone 7 Plus 的長焦頭采用的傳感器體積都要比廣角頭小(以獲得更大的轉換系數),並且受限於體積,小米 6 和 iPhone 7 Plus 的長焦頭光圈都非常小(分別是 f/2.6 和 f/2.8),大大小於廣角頭的 f/1.8。此外,兩款手機的長焦頭都沒有光學防抖(廣角頭都有光學防抖)。這三點加在一起,導致小米 6 和 iPhone 7 Plus 的長焦頭在弱光下的成像品質都非常糟糕。針對這個問題,這兩款手機的解決方法也都一樣——弱光下禁用長焦頭。

當外界光線較差的時候,用手捂住小米 6 或者 iPhone 7 Plus 的長焦頭,你會發現即使切換到 2 倍以上焦距,依然可以正常拍照,就是因為這時候長焦頭已經被直接禁用瞭。

下面我們看一下小米 6 拍攝的樣張(如無特殊標註,以下樣張均使用小米 6 在自動模式下使用廣角頭拍攝,沒有任何後期處理)。

LOMO 濾鏡

黑白濾鏡

開 HDR

三星 Galaxy S8+ 拍攝,開 HDR

三星 Galaxy S8+ 拍攝

光線良好時,小米 6 展現瞭不錯的成像水準,長焦頭具備不錯的可用性,成像風格上是小米一直以來的濃艷風,紅的更紅,綠的……格外綠。弱光下,小米 6 也可以拍出可用性較高的照片,但距離以 Google Pixel、iPhone 7 Plus、三星 Galaxy S8、Lumia 950 為代表的手機拍照第一梯隊還有可見的差距。

總體來說,作為小米的第一款采用雙焦距雙攝方案的手機,小米 6 的相機已經具備瞭不錯的完成度。它的成像品質達到瞭 2000——3000 檔國產手機靜電排油煙機應有的水準,長焦頭帶來的接近相機標頭的拍攝視角以及基於長焦頭的背景虛化效果都是額外的加分項。

這其中除瞭小米自己的努力,還離不開驍龍 835 搭載的全新的 Spectra 180 ISP。在 Spectra 180 上,高通重點強調的一個特性就是對小米 6 這種雙焦距雙攝方案的支持。因此,不出意外的話,未來一段時間,會有大量類似小米 6 這種搭載驍龍 835 平臺、使用雙焦距雙攝方案的手機上市。

3000 元檔最值得購買的智能手機 小米 6 擁有 Android 陣營中最頂級的配置、國產手機中一流的設計和工藝、實用的雙攝像頭,當這樣一款產品遇到 2499—2999 元的定價,縱使小米 6 有一些小瑕疵,但依然不妨礙它成為目前這一價位最值得購買的智能手機。

此外,考慮到驍龍 835 的產能、產品的研發周期等原因,距離下一批的國產高性價比驍龍 835 機型到來應該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唯一考驗小米 6 的可能隻有產能瞭。

arrow
arrow

    deprq0d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